企業ESG量化輿情與企業市場形象緊密相關
企業的ESG責任范圍與國家的政策調整有關,自我國2021年提出“雙碳”目標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ESG報告中對自身碳減排的信息進行披露,以顯示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議題上的責任擔當。企業不僅要對自身生產經營過程中直接的和間接的排放進行消減,而且對供應鏈和產品的
碳排放也負有一定的減碳責任。同時,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逐漸顯現,極端天氣的頻發以及造成的大規模危害,使減碳的迫切性更加顯著,企業的碳減排信息受到更多的關注,因此減碳信息也會產生更多的市場反饋。
ESG的理念本是從責任投資發展衍生而來的,所以企業通過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或ESG報告,提升ESG表現,可以降低融資難度、緩釋債券成本。但隨著可持續發展的不斷深化與推進,ESG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投資和金融服務,當今企業的ESG已經成為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ESG信息的利益相關方也更寬泛。國內目前關于企業ESG對企業價值或碳排放影響的研究,多數依賴ESG的評級,很少系統關注新聞媒體或公眾輿情對企業ESG的影響。
輿情評分是指通過收集和分析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對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表現進行量化評估的過程。這一評分體系不僅涵蓋了傳統的財務指標,還包括了非財務因素,如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ESG報告發布信息的渠道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輿情評分逐漸成為評估企業綜合表現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ESG輿情表中,碳減排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環境責任之一,同時碳減排信息也容易引發利益相關方的更多關注。為了更好地分析企業碳減排的市場反饋機制,本研究深入探究企業輿情的ESG量化表現與企業碳減排的關系,抓取2016—2021年涵蓋制造業、金融業、信息技術、能源、房地產等多個行業的500家典型上市公司的輿情信息,參考可持發展報告披露準則GRI的關鍵議題,并結合第三方評級機構的評價體系,本研究構建企業ESG量化輿情指標。
本研究通過采集國內外設計媒體、新聞報道等多種渠道獲得的上述相關輿情信息,以及情感分析、主題建模等方法,提取出反映企業ESG表現的關鍵信息。在此基礎上,結合傳統的財務和披露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構建一個全面、客觀的ESG量化輿情評分體系。通過輿情情感分析方法對企業ESG正面、中性、負面輿情進行量化,進而探究企業ESG量化輿情與企業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之間的關系。碳減排數據則主要來源于企業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和相關政府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