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提升ESG信披質量
隨著全球ESG監管趨嚴以及資本市場對ESG報告的關注度上升,優化ESG信披質量逐漸成為上市銀行的“必答題”。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應高度重視與ESG相關的信息披露工作。因為銀行是經營信用的金融企業,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不僅影響其自身的信息披露工作,還可能會影響公眾、市場對銀行的信心和信任。
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在該行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ESG不是只出錢沒收益,只要你參與,就一定有收獲。”
部分頭部銀行的成功嘗試也具有參考價值。建設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李建江表示,建設銀行有效的做法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在治理上,持續完善中國特色公司治理體系,明確董事會管理層ESG的相關職責分工,構建起高效協同的ESG長效工作機制;在環境上,深入做好綠色金融的大文章,建立綠色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充分發揮集團金融的多牌照優勢,強化綠色金融的產品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發展;在社會上,積極地延伸金融服務的觸達范圍,推動普惠金融拓面下沉,滿足各類金融需求;在信息披露方面,密切跟進ESG領域最新的監管要求和行業動向,努力以國際化、市場化的語言來呈現建設銀行自身的ESG工作成效,滿足利益相關方對建設銀行ESG信息的訴求。
就完善上市銀行ESG信息披露,曾剛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統一披露標準和框架,建議監管部門出臺針對銀行業的ESG信息披露指南,明確披露指標及方法,推動行業內部可比性;二是增加定量信息與第三方鑒證;三是加快本土化ESG評級體系建設,建議行業協會牽頭推進符合中國實際的ESG評級模型,提升標準公信力;四是提升數據治理和技術支持,銀行應加強ESG數據整合,搭建統一數據管理
平臺,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數據采集和分析水平。
最后,多位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銀行機構應將ESG理念納入銀行發展戰略,建立高層主導、全員參與的治理體系與激勵機制,讓ESG成為經營核心之一。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延長激勵考核周期,給予綠色業務更多資源與耐心。完善ESG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識別與監控。強化科技賦能,打造高效的ESG數據平臺,提升客戶及全鏈條ESG數據采集、分析、決策能力。這些措施有助于銀行將ESG理念從“表態”落到“實處”,推動銀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