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
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作為本次大會的“中國角”活動之一,“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與
綠色生計”邊會于12月12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本次邊會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和國際組織共同舉辦。來自中國、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南非、日本、西班牙、土庫曼斯坦等多國代表參加了
會議。
邊會邀請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白春禮院士、中國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官員Jamal Annagylyjova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院長Rahimi Farhod出席閉幕式并致辭。21世紀中心柯兵副主任和生態環境處的同志線上參加了會議。在特邀報告環節,柯兵副主任圍繞“科技支撐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進展及未來展望”,介紹了國家科技計劃支持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創新性進展和成效,與國際社會分享了中國在瀕危野生物種保護、脆弱生態系統修復、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國家公園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并希望繼續深化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與增效的路徑。哈薩克斯坦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Roman Jashenko教授等6位
專家的特邀報告探討了干旱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利用、面臨挑戰和對策。
在專家討論環節,南非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所Domitilla Raimondo教授等7位專家圍繞國際干旱區生物多樣性現狀、干旱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干旱區植物和土壤保護
案例等領域開展了深入交流和分享。為了深化相關領域的合作交流,在本次邊會上,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共同啟動“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合體”,希望未來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領域的項目合作、資源共享和科技創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