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從日韓氫能產業進展看我國氫能發展

      文章來源:能源雜志2019-11-01 13:01

      日韓氫能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與建議

       
      一、對氫能的應用不能局限于“一窩蜂”式造車。
       
      國內氫能發展的所有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交通領域,各大車企都在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實際上,氫能在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都有廣泛用途,氫對能源體系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在發電、儲能、建筑等領域,氫能都將大有可為。
       
      日本將家用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和氫燃料汽車作為發展重點,韓國也將氫能拓展到船舶、列車、無人機等裝載、物流及農林作業等應用場景。我國需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全面地挖掘氫能的價值和潛力。
       
      二、政府應做好統籌助力突破關鍵技術。
       
      日本通過NEDO的良好機制,組織產業鏈龍頭企業參與,匯聚政產學研用力量集中進行科研攻關,知識產權實行內部共享,有助于快速實現技術突破,也避免了分散研發帶來的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
       
      近年來我國企業自主研發意識增強,不少涉氫央企、國企和民企各自都在瞄準燃料電池電堆技術進行研發,但基本上是各自為戰,技術路線各異、專業人才稀缺、圈內互相挖人現象突出,日本做法值得借鑒。
       
      三、自主技術突破前不宜大規模推廣終端應用。
       
      雖然有扎實的技術積累,但鑒于氫源和成本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日韓對下一步市場推廣均持謹慎樂觀態度。我國尚未突破關鍵技術,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利潤大都在上游電堆環節,核心技術在國外。而這些國家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多年尚未獲得回報,正面臨成本亟需攤薄困境。
       
      此時我們大規模敞開市場,必將導致產業鏈利潤大幅外流,出現“花自己的錢,幫別人開拓市場”的尷尬局面。當國際經貿關系不佳時,極易受制于人。因此,終端市場推廣應與我自主創新進度相匹配。
       
      四、需警惕產業無序競爭和產能擴張風險。
       
      日本東麗公司歷經百年深耕細作,成為全球頂級材料供應商,膜電極用膜和碳纖維占據全球最高份額。近年來將業務擴展至膜電極,但東麗表示產業鏈延伸到此為止,絕不涉足電堆,并表示當前還不會大規模擴張碳紙產能,其專業精神和謹慎態度令人深思。
       
      在近兩年不斷高漲的“氫能熱”中,我國不乏苦煉內功、穩扎穩打的企業和立足自身條件實事求是發展產業的地方政府,但也有一些地方為追求短平快的政績,與追求暴利的企業結合起來,不顧當地資源條件蜂擁而上布局產能,給予大量補貼和政策優惠拔苗助長。
       
      初步統計,全國宣稱布局氫能產業的省區已超過2/3,規劃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總產能超過3000兆瓦,燃料電池汽車產能總計超10萬輛,跟風冒進現象嚴重。
       
      五、立足國情科學謀劃氫能定位。
       
      日本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便開始了對氫能的研究,但加速氫能發展卻是在福島核事故之后,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氫電共存”,解決能源短缺、緩解環保減排壓力,并重新掌握在全球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主導權。
       
      韓國也是個能源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發展氫能與日本初衷相似,同時希望通過扶持新興產業來提振近年增長乏力的經濟態勢,發展氫經濟是重要抓手。
       
      我國資源能源稟賦多樣,對能源的選擇及經濟調控的回旋空間較大,應切實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我能源戰略和產業發展需要,從全產業鏈系統謀劃,科學理性明確氫能定位。
       
      作者簡介:
       
      景春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何七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博士后;歐訓民: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